我国环境监测产业面临的问题
文章出处:煜凡发表时间:2016-11-25 14:23:11
浏览数:
环境监测行业,根据监测领域,可分为大气、水、土壤和其他监测;根据监测对象,可分为环境质量监测、污染源监测和其他监测三个部分。其中,环境质量监测运营主体主要是各级环境监测站,而污染源监测运营主体主要是排污企业的监控部门。当前因覆盖面广和监测深度等因素,污染源监测产业份额最高,2014年占监测市场约为49.24%,2011-2014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5.95%;环境质量监测产业份额位居第二,2014年占监测市场约为36.25%,2011-2014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0.79%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到4.3万亿,为GDP的1.45%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,“十三五”期间,大气、水和土壤三大攻坚战役也到了关键时期。预计“十三五”期间行业或将持续20-30%年增速,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可达约8-10万亿。
目前,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总体发展向好,但也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痛点,归纳总结主要包括有:恶性价格竞争苗头已现、环境监测仪器相对落后以及监测人员能力比较薄弱。因三大痛点相互影响与制约,行业若想要实现发展的新跨越,必须同时推进消除痛点,以防出现“木桶原理”的局面。
(1)价格竞争
当激烈竞争使价格战日趋白热化,环境监测企业的毛利率不断被蚕食。首先,根据统计数据分析,环保监测板块毛利率最高,上市公司自2010年以来基本保持在50%左右。水务处理、固废、烟气治理板块的毛利率依次约为40%,30%,20%。在高毛利率的吸引下,外资和内资企业纷纷加入到监测行业的竞争中。在争夺市场份额的战争中,价格战是企业管理者手中最常挥动的武器。
(2)制造水平
高新监测设备领域尚以进口为主,国产环境监测仪器滞后在中低端领域。首先,国产大型实验室用监测仪器自动控制技术采用程度较低,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。其次,很多国产环境监测仪器在一些新兴监测领域中达不到标准。比如近两年兴起的超低量监测设备、烟尘监测设备、PM2.5监测设备领域,大部分市场份额都被进口产品占领。
(3)人才瓶颈
因环境监测行业涉及多个领域,复合型中、高级监测人才相对难寻。监测行业需要精通水、电、大气、物理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,而当前专业人员能力比较薄弱,如知识结构老化,科研能力不强,业务能力参差不齐。一方面,环境监测队伍素质与当下紧迫的形势、繁重的任务不相适应,监测人员往往在标准制定、课题研究及先进仪器设备操作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;同时人才的引进、培养与管理等都缺少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。另一方面,环境监测企业相对缺少复合型人才,因为理想化的人员既需要掌握客户所处行业的知识背景,又需要深入掌握相应的非标产品设计,能根据客户的系统现状、业务流程和维护服务模式等地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。
针对上述问题,环境监测行业的各大企业,要放远目标和眼光,摆脱饮鸩止渴的“价格战”转入“技术战”;在大环保时代“智慧环境”渐成趋势下,考虑到价格差异,信息安全等因素,企业必须加大研发力度,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设备的国产化率,使国产设备性能逐步被市场认可;环境监测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匮乏,除了政府的大力重视和高薪引进,企业的重视培养和行业的需求同样功不可没。只有对待问题有的放矢,环境监测行业的未来才能更加辉煌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环保监测领域持续向好,水质监测设备销量保持平稳增长,国家对水质安全投资力度增大,水质监测器和水质分析仪市场容量不断扩大,潜在市场空间大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仍处于需求释放阶段,未来增长趋势仍会继续,雾霾治理和VOCs治理将是重点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环保监测领域持续向好,水质监测设备销量保持平稳增长,国家对水质安全投资力度增大,水质监测器和水质分析仪市场容量不断扩大,潜在市场空间大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设备仍处于需求释放阶段,未来增长趋势仍会继续,雾霾治理和VOCs治理将是重点。
- 联系我们
-
-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
400-086-0510- 企业邮箱
251677379@qq.com -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