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污水处理厂版图:不同PPP模式下城市排水市场化特征
近期,合肥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11.16亿小仓房污水处理厂PPP项目中标公告,国祯环保斩获。而根据公开信息显示,截至2017年,合肥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74.5万吨/日。
由于政策规范及宏观环境等原因,环保PPP最近受到各界格外的关注。实际上,在国家做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、提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论断、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大背景下,在可预见的相当一段时期,环保领域的市场机会仍将不断释放。特别是在运营属性强的市政给排水、生活垃圾处理等传统市政环保领域,不少地方在推进高质量的PPP项目,为具有投资、建设和运营能力的企业提供持续成长的空间。
以合肥为例,近期发布中标公告的是该市小仓房污水处理厂PPP项目。项目总投资额约11.16亿元,其中新建工程投资额约为4.41亿元,小仓房污水处理厂一、二期工程存量资产及存量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价款约为6.76亿元。运作模式是TOT+BOT,特许经营期为29年(含建设期18个月)。中标污水处理单位为1.070元立方米。而在PPP业界,合肥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TOT则是广为人知的项目。
一、合肥“十二五”污水总处理规模达到120.5万吨/日
根据公开信息显示,截至2015年,合肥市城区已建成污水厂12座,总处理规模达到120.5万吨/日。主要包括朱砖井污水厂(5.5万吨/日)、王小郢污水处理厂(30万吨/日)、望塘污水厂(18万吨/日)、蔡田铺污水厂(一期,5万吨/日)、经开区污水厂(一期及二期,20万吨/日)、十五里河污水厂(一期及二期,10万吨/日)、小仓房污水厂(10万吨/日)、陶冲(5万吨/日)、塘西河(3万吨/日)等污水厂。其中,安徽国祯环保、柏林水务(现名柏中环境)、北京建工环境、安徽沃特星水处理等公司参与其中。朱砖井污水厂是安徽省首个以BOT方式实施的污水处理项目,可谓合肥乃至安徽省污水处理领域市场化的标志性项目。王小郢污水厂则以TOT盘活存量污水厂进行市场化的典型。
二、合肥“十三五”污水市场化继续发力
根据《合肥市“十三五”生态环境建设规划》,“十三五”期间,合肥市仍将继续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,实施一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(具体见下表1),预计污水处理总规模将达190.5万吨/日。
表1 合肥市“十三五”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
根据E20研究院的梳理发现,截至目前,《合肥市“十三五”生态环境建设规划》提到的一系列城镇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已经大部分通过PPP的方式实现市场化操作。
表2 合肥市“十三五”期间已落地/招标污水处理项目清单
从以上可以看出,合肥城市排水市场化在PPP实践中有以下特点:
第一,模式上,和其他地方多用BOT模式不同,合肥更多采用DBO、委托运营(O&M)及TOT、ROT等模式,体现更强的运营导向,而非融资上的考虑。
第二,厂网建设方面,不同于部分地方力推“厂网一体”,合肥实操中为“厂网分离”,管网基本由政府进行建设,少数会委托社会企业进行运营维护。
第三,对各种企业持开放态度,择优选择,因此包括国祯环保、柏林水务(现名柏中环境)、首创股份、创业环保等国内外领先的水务公司均有参与。
第四,在出水水质标准上,有些污水厂已按照地表Ⅳ或准Ⅳ的要求进行建设、运营及考核。
当地报道显示,到2017年,合肥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74.5万吨/日,全市污水管网总长达3683公里,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、全处理。2018年,合肥市将加快推进胡大郢、于湾等污水处理厂建设,开工新建陶冲二期、小仓房三期、十五里河四期3个PPP项目,启动蔡田铺三期、滨湖新区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,全年计划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/日,并完成十五里河一期、合肥经开区一二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,加强日常运行监管,确保出水达标排放。在“十三五”最后两三年时间,合肥城市排水市场化的机会仍值得相关企业方挖掘和参与。
(文章内容来源:E20水网固废网,作者:汤明旺。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了解更多环保资讯请登录点创科技企业网站)。
- 联系我们
-
-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
400-086-0510- 企业邮箱
251677379@qq.com -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